金蝶软件销售服务中心

 
咨询热线:0757-82061980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支持 > 账务应用
账务应用

论公允价值在会计中的应用及影响

  [摘要] 公允价值会计准则是此次金融危机加剧的祸源吗?公允价值计量是否应该被废止?就在公允价值因其高度的相关性和可比性而得到全世界的普遍认可和推广时,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降临了,原本被认为是颇具先进性的公允价值会计准则被指责为是加剧危机的重要因素之一。美国和欧盟的金融界极力反对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准则,要求废止公允价值计量。本文就公允价值的内涵及意义进行相关论述,并结合公允价值在本次金融危机中的作用及影响以及国际金融界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态度和做法,指出公允价值并不是本次金融危机发生的罪魁祸首,公允价值不应该被废止,但是因其存在缺陷,还需被改善。

  长期以来历史成本因其客观性、可靠性和可验证性得到普遍的认同,而成为现代会计理论基础之一,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金融资本发展,历史成本会计模式存在明显缺陷,一直以来,不断受到稳健原则、通货膨胀、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技术的冲击, 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人士越发认识到,有必要在一些业务中采用公允价值作为新的会计计量属性,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比性。公允价值计量应运而生了。

  一、实行公允价值计量的背景

  (一)公允价值的本质与表现形式

  何谓公允价值,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将其定义为:熟悉情况和自愿的双方在一项公平交易中,能够将一项资产进行交换或将另一项负债进行结算的金额。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2006年9月发布的《公允价值计量》中将其定义为:在计量日,市场交易者在有序交易中,销售资产收到的或转移负债支付的价格。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定义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公允价值本质是一种基于市场信息的、反映公平交易中双方交换资产或者清偿债务的依据。相对于历史成本而言,公允价值具有以下两大特点:第一,相比历史成本强调的是某一时点状态,公允价值更加注重动态过程。随着时间流动,公允价值也会不断变化,每个时点上的公允价值都不同。历史成本注重已经发生的事项,一旦入账一般情况不做调整,只有在对取得成本和收入进行跨期配比时才进行估计。而公允价值能及时反映企业的价值变化,即使交易或事项尚未发生,只要有证据表明某项资产或负债的市场价值或预期价值发生了变化,就必须对账面价值调整并在表内反映、表外披露。第二,公允价值站在市场角度用公平成交价进行计量,其形成并不一定要通过真实交易,也可以是虚拟出来的。只要存在公平交易的客观市场环境,公允价值就是“最可能”达成交易的价格。历史成本是以实际发生的交易为前提的,必须存在确实的交易才能凭有关证据进行会计记录。公允价值在不同的使用环境下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广泛使用的有三种形式:

  1.某项交易存在的活跃市场时,由于市场价格是所有市场参与者根据所有掌握的信息对某项资产或负债的收益和风险进行权衡之后所达成的共识,因此市场价格能够代表公允价值;

  2.在市场上不存在该项交易但存在类似交易的活跃市场时,公允价值可参照类似交易的市场价格予以确定;

  3.在市场上既不存在该项交易的活跃市场,也不存在类似交易的活跃市场时,公允价值可用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予以估计确定。

  (二)实行公允价值计量的目的

  公允价值的发展源于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两个根本的质量特征。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衍生金融工具的大量产生,人们日益关注对企业商誉、衍生金融工具等资产和负债的确认和计量。由于历史成本计量的会计信息缺乏相关性和及时性,财务报告过度关注历史、成本和利润,忽视未来现金流量,而公允价值计价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

  1.公允价值具有很强的相关性,直接客观的反映企业资产的价值,并保持“随行随市”保证企业会计信息有用性。

  2.有利于企业资本的保全,当企业的生产能力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时,不管何时耗费,均按现行市价和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进行核算。

  3.使企业的会计收益更加的更加真实、全面。公允价值计量既要计量资产和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中的的公允价值,也要计量公允价值变动所造成的利益和损失。这样能更确切的反映企业的经营能力、偿债能力及所承担的财务风险,更合理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企业的真实收益,可以全面评价企业当局的经营业绩。

  4.有利用解决企业经营者的短期行为与企业长期发展的问题,使经营者以单纯的利润为中心转变为以提升企业的市场价值为中心,立足于长期发展。

  5.公允价值具有国际通用性。近年来,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在加速,一国的经济要发展,必须融入国际经济潮流。我国加入WTO后,将促使我国的会计标准在主要方面与国际惯例相协调,便于外国投资者更好地了解我国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发展潜力。由此可见,公允价值的运用恰能顺应国际经济一体化和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这一潮流。

  (三)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运用

  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在1998年“债务重组”会计中首次运用了公允价值。我国财政部曾在1998年将公允价值引入会计准则,主要体现在《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两项会计准则中。《债务重组》准则允许债务人将重组债务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或股权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收益,并在利润表中反映。

  第二阶段是2001年在会计准则修订过程中的全面回避。1998年在债务重组和非货币交易中采用公允价值计价,很多上市公司滥用此条准则操纵利润,因此实行了一年左右,公允价值计量在债务重组中被限制使用。同样,《非货币性交易》会计准则也没能幸免于难,和《债务重组》一样,也为资本市场的利润操纵提供了便利,也遭到了摒弃。

  第三阶段是2006年在38项企业会计准则中的重新引入和全面推广。出于与国际趋同的考虑,我国再一次的、大范围的引入了公允价值。其中,主要涉及的方面有:衍生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以及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

  二、公允价值在本次金融危机中遭到的非议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社会各界一方面积极寻找应对危机的举措;另一方面积极寻找危机产生的根源。在这一过程中,金融界人士提出:会计计量原则——公允价值,是造成金融危机的元凶之一。救市的手段之一就是要修改目前会计核算中的公允价值计量。然而会计界和一些经济界人士却持反对态度,认为公允价值并非是造成金融危机的真正凶手。公允价值计量是否与金融危机存在必然的相关性,成了金融界与会计界在危机拯救中的一个争议热点。本文就公允价值的内涵及意义进行相关论述,通过分析公允价值被采用的历史沿革,明确了公允价值的作用,并结合本次公允价值在金融危机中的作用及影响以及国际金融界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态度和做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银行家和政界人士对公允价值应用的看法

  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的一些金融界人士和国会议员将矛头指向了美国会计准则,认为国际会计准则对于公允价值的规定是造成次贷危机的元凶之一。公允价值原则在金融危机中造成了顺周期效应,即价格高涨时,由于交易价格高,容易造成相关金融产品价值的高估;市场低落时,由于交易价格低往往造成相关产品价值的低估。由于债券价格的公允价值下降,投资人的信心受到打击,从而继续抛售债券,进而造成债券价格的新一轮下跌。而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很容易陷入交易价格下跌——提取拨备、核减权益——恐慌性抛售——价格进一步下跌——必须继续加大拨备计提和继续核减权益的恶性循环。这主要是以银行家为首一派的观点,他们认为第157号美国会计准则要求金融产品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的规定,无法客观反映资产价值,使得公司报表过于难看,影响公司业绩表现和投资者信心,在次贷危机中,起到了火上浇油的作用。应该终止“公允计量模式”。

  (二)会计界和经济界人士对公允价值应用的看法

  然而,会计界和一些经济界人士一直对此持反对态度,他们认为157号准则本身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金融机构对该准则双向和功利的态度:在金融产品价值持续上升时,金融机构乐于看到按公允价值计量而带来的益处;在金融产品价值下跌时,就转而抱怨和指责公允价值计量原则。德勤亚太区金融服务领导人菲利普•;哥特(Philip Goeth)表示,“现在的金融危机原则上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不是会计问题,我们不希望看到公允价值的废除。”相关人士认为,公允价值计量才是最能体现公司财务状况的计量方法,尤其适用于金融衍生产品。在次贷危机中,公允价值计量方法不仅没有火上浇油,反而使危机更快暴露出来,让投资者尽快看到了真实情况。美联储主席伯南克2008年9月下旬在国会作证时指出:“如果废除了公允价值计量会计准则,那么将没有人知道这些公司的资产按市值计价到底是多少”。IASB主席戴维•;泰迪爵士在接受采访时也指出,金融界只会对公允价值横加指责,却不能提出令人信服的替代方案。目前,恢复市场信心的最好方法是将金融机构亏损的情况用公允价值准确地反映出来,让投资者清楚地看到企业亏损了多少,这样才能遏制恐慌,而不是废除公允价值。

  三、各国对于公允价值使用范围的修改

  虽然会计界一直坚信公允价值计量方法本身并没有错误,但是迫于政界和金融界的巨大压力,会计界也不得不改变原来的不妥协的立场。2008年9月30日,美国证监会(SEC)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发表了一个有关公允价值计量的说明,指出对交易不活跃的资产,管理层可以采用自己的金融模型和判断进行计量。随后,FASB针对公允价值计量会计准则的修订发布了一份《FASB工作人员立场公告》(FSP),允许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对其处于信贷危机中的资产重新定价。《公告》对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57号公告——公允价值计量》(SFASNo.157)在非活跃市场中的应用进行了明确的修订性阐述。从实质上来看,此次修订是多方妥协的结果,在没有放弃公允价值计量的目标的同时,也满足了银行家和一些政治家的要求。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2008年10月13日投票通过放宽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决定。IASB在声明中称,“规定修改后,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登账的企业,将可依新准则重新归类资产,从而避免必须按市值计价(mark-to-market)的结果。”

  欧洲议会和欧盟成员国政府于2008年10月15日决定修改欧盟现行会计准则中有关按市值计算资产价值的规定,以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根据这一决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不必再按当前市值记录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价值,允许金融机构将违约风险考虑在内对其资本进行估值,从而避免它们的资产价值在市场动荡中被过于低估。

  四、金融危机下应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思考

  这一系列的“会计门”事件,无不与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息息相关,那么引起此一轮金融危机的真正原因真的是公允价值的运用吗?笔者认为,从理论上讲,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确是存在缺陷的。如在非流动的市场上,形成资产或负债的价值需要更多的主观判断和估计,估计技术也有待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公允价值计量不能被使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一)公允价值不是美国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

  金融危机爆发在前,将这次金融危机归罪于“公允价值”显然不公平,公允价值只是忠实地记载和反映了金融资产价格的真实变化,它没有也无法推动金融危机恶化。美国金融危机表面看是由次贷危机引起的,究其深层次原因则与近年来美国经济失衡、过度的金融创新、金融监管的缺位有着密切的关联。

  美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失衡与美国的消费模式有关。美国长期以来一直有高负债、低储蓄的特征,国家经济政策也鼓励居民借贷和超前消费,致使美国对外经济表现为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国之外的亚洲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石油输出国和某些欧洲国家则是储蓄过度,长期贸易顺差,积累起大量的美元储备。这些美国经济体外的美元储备需要寻找对应的金融资产来投资,这就为华尔街金融衍生品的创造、美国本土资产价格的泡沫化提供了基础。

  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放大了次贷危机。资产证券化所创造的金融衍生产品本来可以起到分散风险、提高银行等金融机构效率的作用,但是,资产证券化一旦过度扩张,就加长了金融交易的链条,使美国金融衍生品越变越复杂,金融市场也就变得越来越缺乏透明。在创新的旗号下,投机行为被一波一波地推向高峰,金融日益与实体经济脱节,虚拟经济的泡沫被“金融创新”越吹越大,金融风险也随之被急剧放大。当这些创新产品的本源——次级住房信贷资产出现问题时,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就犹如空中楼阁,轰然坍塌下来。

  推进金融创新,需要与高效的外部监管体制相匹配。美国一直以来主张推行金融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从1999年开始,美国放松金融监管,使金融生态环境不断出现问题。金融衍生品发生裂变,价值链愈拉愈长,终于在房地产按揭贷款环节发生断裂,引发了次贷危机。“金融大鳄”索罗斯在接受法国《世界报》采访时表示:“华尔街的危机是放任市场和让其自动调节理论的结果。危机并非因为一些外来因素,也不是自然灾害造成的,是体制给自己造成了损失。它发生了内破裂。”

  (二)公允价值计量不应被中止,而是应该被改进

  1.公允价值计量不能废止

  会计是经济管理的工具,反映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会计反映必须真实,真实才能可靠。公允价值计量是最能体现当前财务状况的计量方法,尤其适用于金融衍生产品。会计不按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资产,则不能“反映”金融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更违背真实可靠、充分披露的原则。在次贷危机中,公允价值确实造成危机暴露更迅速,甚至造成了顺周期效应,在市场低落的艰难环境里,金融机构账面财富大幅度缩水,有的甚至破产。但是,这对于会计来说也是很无奈的事情,会计上的反映是被动于市场的。对会计来说,市场是主动的,市场过程也是主动的,甚至市场的结果也是主动的,但会计对市场过程及市场结果的反映是被动的。这一点,我们借助公允价值的定义恰有说明作用:“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结算的金额。” 可见,市场信息评价是核心、是主宰。

  现代会计作为一个强大而敏捷的信息系统,信息披露被信息使用者随时捕捉而且作为判断或决策依据,正是会计的作用所在。就信息涉及利益而言,也许总是双重的。在次贷危机中,公允价值及时反映了金融机构的财富状况,对金融机构现有的股东、管理者、员工以及债权人,呈现了不利或负面效应,但是,对于正在考查状态的潜在投资者或债权人,却报告了临危投资的风险或免受欺诈的警示,而且就市场意义和社会意义而言,滤干了泡沫,可以有效避免更多企业或个人卷入危机链条,保护或保存了市场现有实力,增加了救市的可能,对社会稳定仍有意义。而金融界的“市价失灵论”,不免偏颇。因为,无论市场怎样波动与紊乱,市场价格都是财产价值的现实砝码。只要市场没有出现管制价格等替代市场价格的交换价值,市场价格的财产价值衡量作用都是无可替代的。如果不按公允价值计量,金融机构账面财富缩水幅度变小,金融机构可能避免破产,并可以继续凭借账面财务信用,使市场获得较好的经济利益,但这对潜在投资者或者对这些金融机构的交易对手而言,却通常是不利的。“如果银行能够假装没有问题,或许真的就不会出事。”但从长期来看,财富泡沫的真实存在,会使经济运行的基础更不稳固,定时炸弹是可能延迟爆发的,但是不会不爆发。在泡沫持续积淀下,金融炸弹的爆炸威力也许会更大。而且,如果现在叫停公允价值,投资者无法摸清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高处不胜寒的风险,更会降低人们参与市场的信心,危机很可能更快加剧,资本市场的复苏也许更加延迟或无望。

  金融危机到底是经济问题还是会计问题?也许谁都不会否认是个经济问题,至少到目前,会计还没有那么大的作用。

  所以,面对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应该主要反省金融自由化、资产泡沫、信用监管不利、商业操守缺失等根本性问题,继而再考虑公允价值计量的完善,使其更好地体现特殊情况下的资产价值,而不是全盘否定公允价值。

  2.公允价值计量有待完善

  公允价值不是引发金融危机的罪魁,并不意味着公允价值已经科学完善、无可厚非。公允价值的计量存在着缺陷:第一、具有计量属性上的不确定性、变动性和集合性。怎样进一步完善来保证信息质量的可靠性?第二、公允价值的确定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和较差的可操作性,这容易导致管理当局利用公允价值进行利润操纵,使管理当局提供的信息失真。如何能避免管理当局或管理者利用公允价值进行主观操纵?在极端、非正常市场状况下,如何建立起准则制定机构或相关部门指导审计师正确操作公允价值会计的有效机制?有必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改进现行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包括:制定有关在非活跃市场中确定公允价值的新指南;加强现有信息披露,并充分介绍公允价值对财务报表的影响;提高确定公允价值估计数时判断与分析的合理性;FASB应检查流动性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影响;FASB应评估金融机构向投资者提供决策信息时是否有足够的透明度。增加“经济危机”会计假设,制定经济危机的认定指标、设立经济危机认定的联合机构,以经济危机周期为时期,以此增加会计准则的内容,在有利经济态势发展与巩固社会稳定的原则下,探讨与之匹配的系列核算方法。

  (三)我国现阶段应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做法

  一方面,应充分考虑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虽然已经基本确立,但这种经济体制的转型还没有完成,非市场化的因素依然存在,活跃市场还会受到种种非市场因素的影响。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资产或负债缺乏完善的曙光,难以通过市场取得有关公允价值的完备信息。我国的市场经济坏境和国际上较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会计电算化水平以及相关的信息处理能力较低,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需要有效的市场和广泛接受的估值模型,而当前我国资本市场并不完善,相应的风险管理和内部评级水平仍有待提高,因而对公允价值的运用应持谨慎态度。美国的金融海啸带来的教训可谓深刻,其对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借鉴意义更是不言而喻。

  另一方面,我们应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审时度势,把握先机,胸有成竹,处变不惊。会计准则趋同是渐进过程而非一蹴而就,我国也应坚定地按计划推行公允价值计量法,在公允价值准则的修订与完善方面也应抱持动态趋同、持续趋同的思想,在密切关注国际上关于会计计量的理论、实务和准则规范的发展趋势的同时,还应充分研究我国市场经济状况以及会计计量实务中存在的问题,适时完善相关配套措施。

  出于与国际趋同的考虑,我国2006年在38项企业会计准则中重新引入了公允价值,其中,主要涉及的方面有:衍生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以及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2007年我国首先在上市公司中采用了新会计准则,2007年上市公司应用公允价值的主要做法是:①投资性房地产。1,570家上市公司中,存在投资性房地产的有630家上市公司,占1,570家的40.13%。这些公司绝大多数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了成本计量模式。仅18家上市公司(占有此类业务公司数的2.86%)采用公允价值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为22.79亿元,占有此类业务18家公司净利润的2.61%,占1,570家上市公司净利润的0.23%。根据上述18家公司披露的年报,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的方法主要有房地产评估价格(10家上市公司)、第三方调查报告(2家上市公司)、与拟购买方初步商定的谈判价下限(1家上市公司)及参考同类同条件房地产的市场价格(2家上市公司)等。另有3家上市公司未披露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具体确定方法。②非货币性资产交换。1,570家上市公司中,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有40家上市公司。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大都采用了评估价格作为交换资产的公允价值。多数上市公司披露了长期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预计的资产未来现金流量、涵盖期间和折现率等信息。③股份支付。1,570家上市公司中,41家上市公司在2007年度实施了股份支付计划。股份支付的授予对象多为公司董事、监事、高管及业务骨干。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有33家,其中,以限制性股票作为支付工具的有4家,以股票期权作为支付工具的有11家,另有19家未披露具体类型(有1家同时具备两种支付工具)。23家上市公司明确披露了权益工具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有11家,其中,以模拟股票作为支付工具的有2家,以现金股票增值权作为支付工具的有7家,有2家未披露具体支付类型。41家实施股份支付计划的上市公司中,以服务期限作为可行权条件的有1家,以非市场条件作为可行权条件的有19家,其余未明确披露可行权条件。④ 债务重组。1,570家上市公司中,316家上市公司发生了债务重组,占1,570家的20.13%。因债务重组产生的营业外收支净额为130.04亿元,占1,570家上市公司净利润的1.29%,其中,229家上市公司作为债务人获得了债务重组收益133.00亿元,82家上市公司作为债权人因让步产生债务重组损失2.96亿元。316家上市公司中多数都披露了债务重组对营业外收支的影响金额,但披露债务重组具体内容的详尽程度各不相同。少数上市公司披露了债务重组过程中公允价值的取得方式。⑤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1,570家上市公司中,411家上市公司按照准则规定将企业合并分类为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其中,披露了企业合并类型判定依据的有348家上市公司,有63家上市公司未明确披露企业合并类型的判定依据。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186家上市公司中,184家上市公司明确指出以账面价值为计量基础。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上市公司全部采用了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基础;57.89%的上市公司披露了可辨认资产、负债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⑥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1,570家上市公司按照准则规定对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进行了分类,并在附注中进行了披露。其中,353家上市公司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合计4,894.29亿元,占1,570家上市公司资产总额的1.17%;142家上市公司存在持有至到期投资,合计41,008.02亿元,占1,570家上市公司资产总额的9.84%;419家上市公司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合计32,083.29亿元,占1,570家上市公司资产总额的7.70%,其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为1,491.23亿元,占1,570家上市公司股东权益总额的2.18%。

  2008年上市公司应用公允价值的主要做法是:①投资性房地产。1,624家上市公司有690家存在投资性房地产,主要包括房屋、建筑物,也有部分土地使用权。存在投资性房地产的690家上市公司中,采用成本计量模式为670家,采用公允价值模式的为20家,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为-515.90万元。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确定的方法主要有评估价格(14家公司)、第三方调查报告(1家公司)及参考同类同条件房地产的市场价格(5家公司)。4家公司披露了由成本计量模式变更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②资产减值。1,624家上市公司中有1,089家公司存在资产减值,上市公司披露了长期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资产预计的未来现金流量、涵盖期间和折现率等。③股份支付。1,624家上市公司中实施股份支付计划的共有40家,以权益结算股份支付的有32家,以现金结算股份支付的有11家,其中,3家上市公司同时具有现金结算和权益结算两种股份支付计划。股份支付的授予对象多为公司董事、监事、高管及业务骨干。29家上市公司明确披露了权益工具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7家上市公司未予明确披露。④债务重组。1,597家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中,2008年完成债务重组的上市公司有296家,其中,220家公司作为债务人获得了债务重组收益109.30亿元。2008年完成债务重组的296家上市公司中,与控股股东或控股股东子公司进行债务重组的有16家,实施破产重整的有10家,实施和解的有69家。完成债务重组的296家上市公司中,以资产清偿债务的有45家,债转股的有5家,修改债务条件的有93家;采用以上三种方式组合进行债务重组的有6家。另有147家上市公司债务重组类型披露不清。⑤企业合并。1,597家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中有433家公司2008年实现企业合并。其中,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的有185家,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的有296家,53家的企业合并既有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又有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另有5家未披露企业合并的类型。实现企业合并的433家上市公司中,采用控股合并的411家,采用吸收合并的25家,采用新设合并的5家,其中,既有控股合并又有吸收合并的8家。披露了企业合并的判断依据的有420家,另有13家未予披露。2008年因企业合并产生的商誉合计为242.43亿元,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为3.87亿元。

  从38项具体准则执行情况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公允价值在上市公司中得到了普遍应用,上市公司能够较为恰当地选择会计政策和做出会计估计,并按各项具体准则及应用指南规定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综上所述,长期以来,历史成本一直是计量的主要模式。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衍生金融工具的不断涌现,历史成本逐渐难以应付局面。这时,更能反映会计个体经济资源价值的计量属性公允价值就应运而生了。虽然公允价值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一直充满重重阻力,但正因为公允价值本身并没有错,美国证监会才反对废止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只是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可以相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理财学对金融工具计量模型研究的日臻成熟,完善后的公允价值会计,必将成为21世纪会计计量模式的主流。因此在当今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金蝶财务软件免费版   进销存软件免费版   财务软件   金蝶kis旗舰版   财务软件免费版   金蝶kis专业版   金蝶财务软件   金蝶佛山   金蝶财务
佛山金蝶软件价格   佛山金蝶   佛山金蝶软件   佛山金蝶管理软件   佛山财务软件   佛山仓库管理软件   佛山ERP软件

 
佛山金蝶   佛山金蝶软件代理   佛山金蝶销售服务中心   金蝶k3   金蝶官方网站   财务软件免费版下载   金蝶kis标准版   金蝶KIS旗舰版   佛山金蝶CRM
金蝶软件k3   金蝶友商网   金蝶kis   会计软件   金蝶kis云桌面   金蝶旗舰版   金蝶K/3 WISE   金蝶软件佛山分公司   金蝶进销存免费版   佛山金蝶代理
金蝶财务软件免费版下载   金蝶财务软件破解版   金蝶   金蝶财务软件教程   仓库管理软件免费版   金蝶KIS云桌面   金蝶kis破解版   金蝶kis专业版教程
金蝶软件   免费财务软件   金蝶K3   金蝶k3破解版   金蝶云桌面   金蝶财务软件试用版   销售软件   中小企业管理软件   佛山财务软件   金蝶k3下载
金蝶软件教程   仓库管理软件   进销存软件   佛山金蝶软件
佛山金蝶淘宝专卖   佛山金蝶专业版   佛山金蝶标准版   佛山金蝶迷你版   金蝶软件维护服务   金蝶专业版总账包   金蝶专业版财务包   金蝶专业版专业包
Keywords:   佛山金蝶   金蝶软件   金蝶软件销售服务中心   佛山金蝶财务软件
     
sitemap:  sitemap  sitemap  sitemap  sitemap